close

  【環球軍事報道】印度“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24日成功進入火星軌道,這使得印度成為第一個成功將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的亞洲國家。在外界傳統印象里,印度航天技術遠不及日本和中國,為什麼航天水平並不算亞洲第一的印度能拔得這個頭籌呢,“探火”需要解決哪些基本的技術問題,計劃2022年建成空間站的中國又是否具備探火星的實力呢?
  亞洲“探火”第一國來之不易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航天專家24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說,這個結果不是技術上的差別,而是因為印度探火星主要是從政治上考慮,要在航天領域拿一個亞洲第一。印度這次首先是要爭取政治意義,之後才是工程意義,科學意義排在最後面。印度在衛星、探月、載人航天方面都沒有拿到亞洲第一,甚至載人航天領域還是空白,所以急需借助這次探火星搶到一個亞洲第一。這次探火星不僅費心力找了一個空當,甚至還冒了很大技術風險。他們在火箭推力不足的情況下,繞地球飛行20多天不斷加速,借助“扔鐵餅”的方式把自己扔進地火轉移軌道。目前來看,印度這次在軌道設計、地火轉移、測控通信、進入火星軌道方面是成功的,接下來就看科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了。
  也有分析認為,中日印這亞洲三個航天大國中,印度的實力無疑是墊底的。印度能率先進入火星軌道,首先是它基本具備這個實力,雖然也是“踮著腳尖”,並得到歐洲航天局的幫助。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各國進行深空探測的不同指導方針。中國是遵循由近及遠、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搭俄羅斯火箭升空的火星探測器因火箭墜毀而損壞後,就基本上把註意力放在深度的探月上了。印度似乎是全面撒網,“有棗沒棗先打上一竿子”。日本此前也發射過火星探測器,但可能是運氣稍差了點,任務失敗。此外,印度的火星探測器相對簡單,總重只有1.35噸,也就冰箱那麼大,只攜帶了4台科研設備和一臺照相機。整個系統比較簡單,出現故障的概率自然也大大降低。
  “探火”需要三大技術
  一般而言,探測火星在硬件上需要三個關鍵技術。第一個要有足夠大的火箭,最好能夠直接把探測器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否則就只能像印度這樣“扔鐵餅”,而這種方式需要的條件很苛刻。第二要擁有深空探測網。因為火星距離地球非常遠,在5000萬到3-4億公里。由於距離遠,測控難度很大,這就要求有深空網、更大的地面站,探測器上要求高增益天線,保持與地面的遙測和遙控。
  第三是航天器要有較強的自主控制能力。由於火星距離地球很遠,會造成遙控信號延時,電磁信號傳輸一個來回需要十幾分鐘,很多動作要遙控根本來不及,必須自主完成,這就需要探測器進行自主控制。接受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總體來看,探火星似乎比探月更難一點,但歐洲航天局卻是先探火再探月。另外,一個複雜的探月計劃,比如說登月並返回,可能會比一個簡單的探火星計劃更為困難。
  中國探火星“沒有任何問題”
  在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中創造多個第一的中國有探火星的能力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認為,中國無論從火箭、探測器還是測控條件來說,“去火星沒有任何問題”。從運載火箭上看,目前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要遠遠超過印度發射這顆探測器的極軌衛星運載器。即將研製成功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甚至可以完成近地小行星、金星、木星的環繞探測,可以支撐火星的無人著陸探測。 在深空探測網方面,中國已經建成測控天線直徑35米的喀什站、天線直徑64米的佳木斯站,而且還在和巴西合作建設海外測控站。
  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認為,嫦娥二號在完成對月球的探測後升空,距離地球的距離突破一億公里,這從測控角度來說已為未來火星探測打下基礎。而在航天器的自主控制方面,嫦娥二號的自主落月已經充分證明中國航天工業在這方面的實力。
  實際上,關於“探火”,中國航天人也有自己的計劃。嫦娥二號和三號總指揮顧問、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曾數次在政協會議上呼籲,中國應儘快開展火星探測。葉培建說,中國航天科研團隊此前對於火星探測的設計也是“繞落回”三步走方案,他表示,按照現在的技術儲備,“我們有能力搞一次既繞也落。”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中國可以去探火星,但絕不只是因為印度的成功。中國的深空探測還需要立足自身需要和節奏,別被別國打亂步子。中國的航天成就不需要用“探火”來證明。▲【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本報記者 劉揚】  (原標題:印度緣何先於中國探火星 中國航天不需火星證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j23gjabx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